上一期與大家進行交流了標準中3.1條款中關于選址,本期我們將3.2條款廠區環境中部分條款進行交流。
一、3.2.1
標準原文
應考慮環境給食品生產帶來的潛在污染風險,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將其降至最低水平。
條款釋義
主要對食品廠區環境的要求,其管理重點是注意和控制環境的潛在風險。
個人理解
要從了解廠區環境潛在污染風險是包括哪些內容?
對潛在污染風險可以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采取措施控制污染風險降至最低水平是指的什么?
這三個方面進行理解。
首先,廠區環境潛在污染風險的內容來看。本標準所指定的是:
?、偈称飞a區域的環境衛生狀況;
?、诰G化、地面、排水等設施的設置合理性和維護、保持狀況;
?、鄹鞴δ軈^設置合理性;
?、芟x害等不利因素;
⑤輔助設施的設置和保持狀況(例如:食堂、鍋爐房等);
⑥原料倉庫、運輸等可能影響的污染風險較高區域的設置及維護狀況。
其次,對潛在污染風險控制主要是防止食品污染,可以通過:
?、僭O計合理的廠房(例如:廠區圍墻距離地面適宜高度以下部分應采用密閉材料構筑,可以防止蟲鼠害侵擾)。
②各功能區合理設置(例如:廠區內的污水處理區在生產車間和生活區下風向)。
最后,本標準中最低水平是指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相關限量指標值的比對結果(即要滿足相關指標最低值),例如GB 2762-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規定了Pb、Cd、Hg、As等污染物限量指標。
二、3.2.2
標準原文
廠區應合理布局,各功能區域劃分明顯,并有適當的分離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條款釋義
強調了食品工廠區域劃分、功能區域明晰以及分離和分隔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個人理解
要從了解功能區域、廠區指的是什么?合理布局指的什么?適當的分離或分隔措施如何執行?
首先,功能區域從整體講是用于行政、生活、倉儲、生產和輔助區域,從生產車間功能分為清潔區、準清潔區及一般作業區域;廠區指的生產區(生產車間)、輔助生產區(原料、輔料、包材及成品庫、化學藥品庫、維修間、化驗室等)和非生產區(辦公樓、食堂、宿舍、污水處理等)的合稱。
其次,合理布局就是要滿足市政規劃、國家標準(例如: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等)、工藝等要求。要保證工藝流程順暢、高效,遵循人流、物流分開,盡可能避免迂回和往返運輸的交叉污染。與生存能力相適應的輔助生產區域或設施和廢棄物、垃圾暫存區域或設施應符合食品衛生要求。
最后,適當的分離或分隔措施從總體上講一是廠區要有足夠的面積容納各功能區域;二各功能區域通過單體建筑、圍墻、綠化帶等或適當的距離等分隔形式隔開。從局部上講,例如生產車間不同清潔程度的功能區域可通過承重墻、到頂的墻等方式進行分隔;同等級清潔區域可采用活動性隔斷彈性分隔空間,也可以采用花心標識、不同顏色的地墻漆等方式進行分離。
感謝支持,對上述的條款在理解上也有可能存在不足之處,歡迎食品人對不足之處給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