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防護
由食品安全防護小組對公司的各個環節進行食品防護的風險評估,評估的結果是保密的,分別針對薄弱環節制定成本有效的預防性操作計劃,這樣就不會為未來的攻擊提供幫助。
1、加強對原料的監管:
1.1 原料必須來自于合格供應商,并能夠提供廠家資質材料、產品檢驗報告。
1.2 采購原材料前考察供應商,并對原材料進行抽樣檢測,確保采購安全。原料采購前1周內由采購人員對擬采購的原料進行抽樣,抽樣樣品送到化驗室預檢。
1.3 專人對原料裝貨、卸貨及運輸過程進行監控,確保運送安全。原料到廠后,由指定驗收人員嚴格按照原料驗收標準進行驗收,并填寫相關記錄。確保食品在每個環節做好防護,避免受到污染。
1.4 過敏原污染防護:原輔料當中有屬于過敏原的,對過敏原過敏的人群食用會產生不適,應該對含有過敏原的產品標簽進行標示。
2、加強加工過程中的預防和監管
2.1 對公司生產、生活用水定期進行檢測,對過濾罐和蓄水池進行定期清洗,保證工廠用水的安全性。
2.2 對所有員工進行安全防護教育,確保員工知道他們的職責。
2.3 加強對化學藥品的管理,制定完善的領用和使用記錄。
2.4 存儲安全。設置雙崗管理,嚴格出入庫程序,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存儲庫,并填寫相關記錄。定期對存儲庫進行清洗,保持清潔。
2.5 加強對包裝物料的管理。保證包裝物料來自備案登記的工廠,能夠提供合格的檢疫證明。
2.6 加強對關鍵加工工藝部位的管理。對關鍵加工工藝部位人員進行上崗培訓,增強操作能力。
2.7 加強對過敏原污染的監控。
3、完善產品追溯體系
企業建立從原料、生產加工、包裝儲藏到客戶的追蹤管理體系,并建立了相關控制措施。
各相關部門認真執行有關記錄管理的各項規定,以便能夠準確及時的從原料追溯到產品,查找到不合格品的去向,并及時召回不合格產品。
通過追溯,可以保證在產品檢出問題后,及時召回,避免危害消費者,同時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4、加強公司化驗室各項管理:
4.1 公司配備和購買了必備的實驗設備,能夠滿足對自身產品生產過程的檢測。通過對原料、產品加工過程的檢測,預防有毒有害物質混入產品。
4.2 每批產品都進行送檢,并且對每批產品也會進行自檢,保證產品的安全性。
4.3 化驗室有專人負責化學藥品的管理,實行雙崗管理,各種記錄齊全有效。禁止非化驗室人員進入。
5、嚴格門衛管理制度
5.1 對上崗的門衛進行嚴格的培訓,提高防護意識,把產品受到蓄意污染或破壞的危險降到最小化,把好最后一關。
5.2 對非工廠人員實現登記管理制度。外部人員進入工廠必須有工廠人員陪同,無工廠人員陪同人員禁止入內。對進出各種車輛也執行登記管理制度。
5.3 進入工廠內部的非工廠人員實行離廠檢查制度。檢查有無工廠產品及相關照片、有無攜帶化學品和殺蟲劑等。
5.4 實行流動巡邏制度。防止外來人員從其它渠道進入工廠,同時檢查各入口和出口監控實施是否正常使用,負責人員是否在崗。
6、定期完善和修訂食品防護計劃
6.1 審核并驗證安全管理計劃的有效性,必要時,至少每年一次或某些條件有所改變的時候,對計劃進行審核并進行修訂。
6.2 使用經驗豐富的內部或第三方員工對設施內的所有相關區域實施食品防護隨機檢查(包括接收和倉儲,如適用),并對上述信息保密。
6.3 建立和保存記錄 。記錄必須允許識別食品的前一個來源環節和下一個接收方。
6.4 評估吸取的教訓。評估從過去的損害或其它惡意、違法或恐怖活動和威脅中吸取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