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能夠達到節能減排目的建筑物。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
綠色建筑評價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氣候、環境、資源、經濟和文化等特點,對建筑全壽命期內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5類指標等性能進行綜合評價。
綠色建筑的室內布局十分合理,盡量減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陽光,節省能源,為居住者創造一種接近自然的感覺。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充分體現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報之間的平衡。
2019年3月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公告,批準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為國家標準。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將綠色建筑定義為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在原先的定義上更加強調綠色建筑居住主體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現階段綠色建筑的發展方向。
據中國建筑業協會統計,我國2019年完成房屋竣工面積40.24億平方米,房地產開發建造及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量已占到全社會碳排放量的40%左右。據住建部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底,全國累計有近14000個建筑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其中,2018年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建筑項目3556個。
綠色建筑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21年以來,七臺河市積極倡導綠色建筑發展理念,實施建筑節能、建筑節水,工作成效顯著。強化建筑節能。制定《七臺河市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城鎮新建建筑全部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設計,至少達到基本級。統籌推進既有居住建筑75%+節能標準工作。2021年老舊小區改造38萬平方米。積極引導建設單位申請綠色建筑標識,推廣綠色建材應用。強化施工節水。
2022年3月11日,住建部發布《“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為城鄉建設領域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河北省將在“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擴大近零能耗建筑建設規模,預計到2025年全省累計建設近零能耗建筑面積約1340萬平方米。到2025年,全省新建星級綠色建筑占當年新建綠色建筑面積50%以上,城鎮新建裝配式建筑占當年新建建筑比例達到30%。
目前,全國已評出7235項綠色建筑設計標識項目,總建筑面積達到8.2億平方米。預計2022年全國評出的綠色建筑設計標識項目將達到82411項,綠色建筑總建筑面積達到93.40億平方米。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之一,建筑業在最近幾年一直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在新一輪的經濟周期中,伴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建筑行業也始終保持較高速的增長態勢,預測到2025年我國綠色建筑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5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