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江流域為重點探索開展水生態考核試點
生態環境部周一表示,2022年將扎實推進“十四五”重點流線水生態環境保護,以長江流域為重點探索開展水生態考核試點。以京津冀、黃河流域等缺水地區為重點,組織開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探索污水處理協同減污降碳有效路徑。開展河湖水生植被恢復、氮磷通量監測等試點。支持各地開展跨省流域上下游生態保護補償試點。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國內外生產環保產品的企業大量涌現,環保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如何提高和增強中國環保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是擺在各級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界面前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環保產業是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中堅力量,是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實現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年以來,環境保護產業雖面臨著諸多困境,但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尤其是當前環保"督察高壓"步入常態化,環保產業市場需求逐步釋放;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助推增加環保產業投資,降低環保企業經營成本;國企改革再出發,紛紛布局環保產業,加速行業整合,環保產業正向品質化、集中化轉型升級。2020年,中央確保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心沒有變,環保產業任務依然艱巨,市場空間依然較大。
環境保護行業投資規模預測分析
根據我國環保投資規模來測算,預計2026年中國環境保護產業營業收入最高可達到2.5萬億元,環境保護市場投資最低也可以達到2.23萬億元。
"十四五"發展規劃,節能環保、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不斷被提高,節能環保不僅是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生態文明已經上升到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并列"五位一體"的國家政策高度,前所未有。
泛環保領域涵蓋傳統的污染治理,更包括資源節約、循環經濟等領域。泛環保領域體現經濟結構的變化,與七大新興戰略產業與多領域有交集,相關產業不僅可以得到國家政策層面的支持,個中企業更可以取得長足的發展。得益于國家的政策支持及經濟穩定增長,我國環境保護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隨著行業并購重組的推進,未來行業市場集中度將有所提高。
生態環境保護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系統謀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編制實施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繼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確保核與輻射安全,依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有效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做好基礎支撐保障工作,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