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冬奧會將對排放大的車輛臨時管控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賽期正值我國北方地區冬春交匯季節,環境氣象條件極為不利。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今天(24日)在例行發布會上介紹,為營造良好的辦賽環境,北京、河北等周邊省市以人大決定或立法等形式,授權當地政府在冬奧會籌備和舉辦期間可依法依規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對污染重、排放量大、經濟影響相對較小的企業和車輛進行臨時性管控。
生態環境部近日在京召開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21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面臨形勢,安排部署2022年重點任務。過去一年,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生態環境領域8項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保護現狀
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87.5%,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4.9%,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標達到“十四五”序時進度要求;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4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指標順利完成年度目標。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開局。
2022年,生態環境部將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工作思路上,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積極服務“六穩”“六保”工作,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在工作部署上,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發展與保護,把握好工作節奏,突出工作重點。在工作推進上,更加堅持問題導向,更加堅持依法監管,更加堅持指導幫扶,更加堅持改革創新。
中國環境保護行業經營模式分析
環境監測公司與環保行業其他細分領域公司的行業特性不同,即:諸如水務、固廢處理等傳統環保企業更“重資產、輕產品”,而環境監測行業則“重產品、輕資產”。但環境監測公司與水務、固廢公司又有相同之處,即:同處政策依賴性強的環保大行業背景下,都亟待在傳統商業模式基礎上謀求創新。
模式創新的必要性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單項或者單系列指標監測設備的市場空間很有限,一般龍頭企業市場份額能達30%就會遇到天花板,這時候,進一步的市場拓展及盈利能力提升,必須倚重商業模式升級;另一方面,當前環境監測的需求市場集中于政府主導的大環境監測領域,這一領域屬于地方財政投入的薄弱地帶,且地方財政近年來普遍吃緊且結算遲緩,直接導致相關環境監測公司陷入“靠天吃飯”的尷尬境地,要改變這一現狀,也必須從改變環境監測公司現有業務模式入手。
"十四五"發展規劃,節能環保、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不斷被提高,節能環保不僅是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生態文明已經上升到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并列"五位一體"的國家政策高度,前所未有。
近年以來,環保產業雖面臨著諸多困境,但仍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尤其是當前環保"督察高壓"步入常態化,環保產業市場需求逐步釋放;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助推增加環保產業投資,降低環保企業經營成本;國企改革再出發,紛紛布局環保產業,加速行業整合,環保產業正向品質化、集中化轉型升級。2020年,中央確保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心沒有變,環保產業任務依然艱巨,市場空間依然較大。
根據我國環保投資規模來測算,預計2026年中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最高可達到2.5萬億元,最低也可以達到2.23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