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億人點外賣選無需餐具
近年來,綠色消費、環境保護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新風尚,自2017年五年間,已有超2億用戶點外賣使用過“無需餐具”功能。超2億人點外賣選無需餐具,消費者的環保習慣正在養成。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積極參與環保。外賣平臺數據顯示,自2017年上線“無需餐具”,已有超2億用戶使用過該功能。除“無需餐具”外,外賣行業的環保舉措不止于此。據了解,將外賣餐盒規模化回收后,還可再生制成單車擋泥板、手機殼、鑰匙扣等,新的科技手段讓餐盒獲得了“新生”。
環保產業是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中堅力量,是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實現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在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的過程中,我國逐漸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火電減排、建筑節能、資源回收、節能材料和環保設備等低碳新能源產業的投資。同時,碳排放交易市場作為一項有力的工具,通過市場調節機制實現碳減排,在我國漸成體系。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環保產業已初具規模。工業化與城市化率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我國居民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環保產業的發展。隨著環境保護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國內外生產環保產品的企業大量涌現,環保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如何提高和增強中國環保產業的整體競爭能力,是擺在各級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界面前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根據我國環保投資規模來測算,預計2026年中國環境保護產業營業收入最高可達到2.5萬億元,環境保護市場投資最低也可以達到2.23萬億元。
"十四五"發展規劃,節能環保、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不斷被提高,節能環保不僅是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生態文明已經上升到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并列"五位一體"的國家政策高度,前所未有。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期和窗口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健全環境治理體系,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成為我國新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新任務新要求。一方面,隨著我國環保行業政策逐漸完善,排放指標日益嚴苛,環保市場空間不斷擴大,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另一方面,隨著細分領域市場需求持續釋放,環境服務需求日益綜合和深化,環保行業逐漸形成了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的發展格局。在此背景下,專業化創新能力、高效化產品研發工藝、精細化運營管理能力成為環保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與“中國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大戰略背景下,節能環保行業作為我國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在新時代下機遇與挑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