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風投資本的涌入和加持、行政審批權力的下放,會打破商標代理機構已有格局分布,促使更多新公司進入商標代理行業。知識產權代理主要業務包括專利代理和商標代理。專利代理的業務需要持有專利代理人執業證并在專利代理機構專職從事專利代理工作的人員(專利代理人/師)來執行實施,專利代理機構需要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申請,專利代理許可證。
2022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發展前景規劃分析
近年來,我國對于演藝版權產業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國家版權局及國務院等相關政府部門均出臺了政策和法律法規來保障音樂、戲劇、曲藝等演藝作品的著作權等權益不受侵害。如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戲劇、音樂、舞蹈、美術、曲藝、雜技等演藝作品的創新性發展,并加強版權保護。在網絡時代保護文字版權,通過"文字版權保護在行動"等推動文字版權更廣泛運用傳播,具有良好示范帶動意義,將為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2019年國家版權局文字作品版權登記為179314件,35.5%。
《知識產權代理》涉及的問題涵蓋了商標、專利、版權這三大塊內容,具體包括知識產權代理總論,商標代理概論,商標注冊業務中的代理,商標異議和商標異議復審中的代理,注冊商標爭議程序中的代理,商標國際注冊中的代理,商標轉讓、許可和質押中的代理,商標訴訟申的代理,專利代理概論,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專利申請審查程序申的代理,專利復審、無效宣告程序中的代理,專利轉讓、許可中的代理,專利訴訟的代理,版權代理概述,版權轉讓、許可中的代理,版權訴訟及其代理。
行業將不再受限于"互聯網與傳統平臺"的模式競爭及"人力成本及既有品牌"的優勢競爭,而會是"互聯網與平臺技術與功能"的效能競爭,及"制度和流程"的管理競爭。自營業務的互聯網化、打通全產業鏈、搭建第三方互聯網平臺,最終將這一平臺開放給其他機構;不斷探索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才有可能為"互聯網+"轉型的商標代理機構謀得穩固的競爭地位。
知識產權代理業務分布情況
專利代理制度是保障發明人權益,促進科技創新的支撐性基礎制度,是專利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專利代理制度,促進代理行業健康發展,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于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現行《專利代理條例》于1991年公布實施,對規范專利代理活動,提高創新水平和質量,保障專利制度良好運行起到了積極作用。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29日,我國專利代理機構共2321家,其中北京市擁有581家,位居全國第一;廣東省以392家的數量位居第二,但與北京市差距較為明顯;江蘇省擁有186家專利代理機構,位列全國第三。整體來看,我國專利代理機構集中分布于北京和廣東兩地。
2021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企業29.8萬家
隨著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保護程度的加強,設置知識產權壁壘已經成為各企業或各國限制競爭對手獲取壟斷利潤的新手段。在新冠疫情背景之下,信息技術管理方法、計算機技術、醫療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發明專利有效量迅速增長,專利密集型產業也成為我國知識產權發展重點。在日前國新辦舉辦的2021年知識產權相關工作統計數據發布會,會上公布,截至2021年底,我國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29.8萬家,較上年增長5.2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