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中國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500億元
日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的排名已經由2013年的第35位升至2021年的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成為世界上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綱要》明確了具體目標:到2025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社會滿意度達到并保持較高水平,知識產權市場價值進一步凸顯,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3%,版權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5%,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500億元,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
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
企查查提供的一項數據顯示,以經營范圍、企業名稱或產品名稱統計,2021年前8個月,全國新增知識產權相關企業7.37萬家。截至目前,全國現存知識產權相關企業共33.7萬家。其中,深圳、成都、南京、蘇州、濟南、西安等城市擁有知識產權相關企業數量名列前茅。
隨著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快速發展,專利代理行業蓬勃發展,專利代理機構數量快速增長。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專利代理機構共有3253家(不含港澳臺)。
中國專利最令人詬病的一點,是它從量上看,在10年前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而近10年竟飆升到300-400百萬件這樣的體量。但從實際轉化上看,相對較而言卻是少之又少(少于百分之一的比例)。
近年來,我國對于演藝版權產業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國家版權局及國務院等相關政府部門均出臺了政策和法律法規來保障音樂、戲劇、曲藝等演藝作品的著作權等權益不受侵害。如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戲劇、音樂、舞蹈、美術、曲藝、雜技等演藝作品的創新性發展,并加強版權保護。
知識產權從經濟和財務角度,能幫企業創造價值。首先,用知識產權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可以減按15%征稅(原本是25%),其次,通過知識產權申請“雙軟”認證,可以合理進行稅務籌劃,再次,除了增值稅和所得稅優惠,還有利潤轉移分配,以及研發加計扣除等作用,達到節稅目的。另外,在資本市場中,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高企業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