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
2021年是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關鍵一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印發,這是一份由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權重要文件;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這是繼“十三五”之后知識產權規劃再次納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綱要》和《規劃》共同繪就了未來十五年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文件規劃的藍圖,建立在“十三五”時期打下的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堅實基礎上。截至2021年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59.7萬件,有效商標注冊量為3724萬件。國內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從“十二五”末的6.3件增加到15.8件,專利、商標、版權、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權數量位居世界前列,質量穩步提升,成為支撐我國經濟創新發展的源頭動力。
2025年實現知識產權人才超100萬人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快速壯大,人才規模已達69萬人。
“知識產權人才是發展知識產權事業和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最基礎、最核心、最關鍵的要素。”國家知識產權局人事司一級巡視員豐兆龍表示,一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人才工作,統籌推進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
202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印發了《知識產權人才“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持續擴大知識產權人才隊伍規模,優化人才隊伍的層次和結構。據豐兆龍介紹,《規劃》適應新時代知識產權人才工作需求,提出構建“4+1”的知識產權人才體系,重點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公共服務、國際化四支重點人才隊伍和審查注冊一支基礎人才隊伍的建設,使知識產權“人才鏈”覆蓋知識產權工作全鏈條。
“我們還以‘三職聯動’為目標,暢通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評價和成長的職業化通道。”豐兆龍表示,目前,知識產權專業學位設置正加快推進,面向職業的知識產權教育正不斷強化;知識產權職稱制度改革得到積極推動,面向職業的評價體系將得到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基地正在探索設立,優化知識產權智庫、專家庫、人才庫結構等也正得到進一步優化。從而促進面向職業的知識產權人才發展,滿足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要。
豐兆龍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根據規劃,全面推進“十四五”時期人才工作,確保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實現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人才超100萬人的目標,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知識產權代理行業前景分析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指出,2021年,全年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知識產權事業發展頂層設計全面加強、高質量發展格局加快形成、保護更加有力、運用效益顯著提高、“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國際合作“克疫”前行,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會議部署了2022年8個方面重點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落實機制,全面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二是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工作機制,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三是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四是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營造更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五是加快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六是優化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水平;七是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和競爭,維護知識產權領域國家利益;八是營造良好知識產權環境,夯實事業發展基礎。
保護知識產權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以推動知識產權工作的持續發展。只有這樣,在意識上有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機制上有利益激勵機制,有規范的科技管理制度,在組織上有知識產權保護管理機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才能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確保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