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16日,來自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馬爾代夫、新加坡、泰國、越南、老撾、蒙古、尼泊爾和中國的40余名代表參加了在廈門舉辦的國際食品法典亞洲區域研討會。中國作為法典亞洲區域協調委員會主席舉辦本次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旨在慶祝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成立60周年,同時以研討會為平臺,充分討論區域關注的國際食品標準工作,提高亞洲國家對國際食品法典工作的有效參與。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出席會議并致開幕詞,歡迎亞洲各國代表再次來到中國相聚在廈門,鼓勵亞洲區域成員借研討會的契機加深互相了解,加強區域內合作,共同深入參與國際食品法典活動。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田靜作為亞洲區域協調委員會主席主持了本次會議。加拿大拉瓦爾大學教授薩繆爾·高弗雷作為特邀顧問出席會議并協助了部分議題討論。
在為期一天半的會議中,代表們聽取了日本、中國和馬爾代夫關于本國如何開展國際食品法典工作的介紹。來自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蒙古、新加坡、蒙古和中國的代表分別分享了食品衛生、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食品標簽、營養特膳、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和進出口檢驗與認證法典委員會在本年度的進展,重點介紹了提交大會采納的標準、正在開展的重要工作和新工作提案。在此基礎上代表們深入討論了亞洲區域各國關切的事項,如芝麻的致敏原標簽等,初步分享了各國在第46屆國際食品法典大會的參會立場。此外,薩繆爾教授還做了關于如何形成國家參會立場的專題演講,分析了在起草參會立場時需要考慮的問題。田靜研究員介紹了第84、85屆法典執行委員會的情況,請各國關注并積極參與執行委員會關于新食品系統、法典未來藍圖等重要的前瞻性工作,以及科學原則聲稱等與法典工作原則密切相關的議題。亞洲區域協調委員會秘書處通過在線問卷互動的方式,收集并實時分享了參會代表關于亞洲區域能力建設優先領域以及潛在合作機遇的思考和建議。
本次研討會是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后亞洲首次舉辦的區域性研討會,也是亞洲法典大家庭在2018年底研討會后珍貴的面對面重聚。研討會氣氛活躍,代表們在會議中和會間充分交流,討論關注的國家、區域和國際食品標準事項,探索未來合作空間。本次研討會的組織形式,特別是討論中使用的實時分享工具受到了代表們的廣泛好評。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作為亞洲區域協調委員會具體工作的承擔單位,將應參會代表的要求,在會后繼續開展區域食品安全標準的協調工作,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法典能力建設工作,促進亞洲成員有效參與國際食品法典工作,全面提升各國在國際食品標準方面的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