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過程和結果
佛山消委會接訴后,向專業人士了解到,鳳梨和菠蘿是同一物種不同品種,在生活中常常被弄混:菠蘿的葉子有鋸齒,而鳳梨的葉子比較平;菠蘿去皮以后會有內刺,需要去掉內刺,而鳳梨去皮后是沒有內刺的;鳳梨的市價也比菠蘿普遍更高一些。
隨后,工作人員觀看該商家直播間,發現該商家在直播中一直宣傳其售賣的為純正的鳳梨,商品銷售界面上也有“假一賠十”的承諾,但該商家卻將菠蘿冒充鳳梨發給李阿姨,該行為構成欺詐。于是工作人員與商家進行協商調解,最終商家同意退還款項,并履行“假一賠十”的承諾。
案例分析
對于商家故意用菠蘿充當鳳梨售賣的行為,《消費者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了懲罰性賠償責任。而如果商家承諾“假一賠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第十條規定,平臺內經營者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其向消費者承諾的賠償標準高于相關法定賠償標準,消費者主張平臺內經營者按照承諾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