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央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中國工程建設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再次得到明確,綠色化發展也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旋律。
建筑施工行業項目公共信息為首,其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的信息,一是政策法規信息,二是自然條件信息,三是市場信息,四是其他公共信息。具體來說,政策法規信息里面包含了政策、法律、法規和部門,企業的規章制度;自然條件信息是工程項目所在地氣象、地貌、水文地質資料等內容,三是市場信息,材料設備的供應商及價格信息、新技術、新工藝等內容。
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場。建筑工程行業履約擔保主要在政府采購和一些建筑工程中使用,履約保證金額一般為合同額的10%-35%。但在有些地方的有些建筑工程行業項目中,該比例則達到了100%。
近幾年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規模得到快速增長,建筑施工行業完成營業收入達到7751億元,同比增長16%,達到歷史最高水平。7月初,《工程機械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正式發布,《規劃》預計到2025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營業收入將達到9000億元人民幣,雖然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建筑施工行業成百上千種材料的供應、各種機械設備的運行,因此必須要有科學的、先進的組織管理措施和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方能圓滿完成這個生產過程,這一過程又是一個具有較大經濟性的過程。在施工中將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近十年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產業規模達到了7751億元,比“十二五”增長了69.6%,其中,工程機械進出口總額達到1260億美元,比“十二五”增長了4.39%,其中出口累計1059億美元,增長13.4%,進口累計201億美元,下降26.45%。
“十四五”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將處于一個新的起點,同時也將開啟全方位的發展時代,智能化、大數據、5G等新技術將賦予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新的發展動力。
目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在人才結構、經營體制、服務功能和信息化水平方面與外資相比差距較大,其中經營機制不靈活、高端人才缺乏是制約發展工程總承包的主要障礙。
建設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在推動建筑業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方面要適應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在勘察設計、部品部件生產、工程造價、招標投標、施工組織、質量監管等方面推進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實現工程設計、部品部件生產、施工及采購的統一管理和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