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軟件行業在競爭中走向融合創新,人工智能技術既改變了傳統教育的育人目標,即從"育分"轉而為"育人",因材施教成為可能。教學軟件行業適應學習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和個體需求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AI作為主講老師改變了整個教學流程,教學軟件行業釋放了教師人力,并基于教學大數據進行決策。那么,未來國內教學軟件行業前景及現狀如何?
教學軟件市場調研 2022教學軟件行業前景及現狀分析
教學軟件行業對技術在教育場景的應用分類細度上有所差別,目前教育信息化行業,人工智能的應用比較成熟的產品主要是智能批改、智能題庫、自適應學習和分級閱讀,當前它更多還是承擔教學輔助的角色,未來教學軟件行業可能將覆蓋更多的教學核心環節。
教學軟件行業就是用數學方法模擬人腦神經網絡,用大量數據訓練機器來模擬人腦學習過程,其本質是把傳統算法問題轉化為數據和計算問題。所以對底層基礎芯片的要求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人工智能芯片的設計目的不是為了執行指令,教學軟件行業是為了大量數據訓練和應用的計算。
目前適合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芯片主要有GPU、FPGA、ASIC三種技術路線。三類芯片代表分別有英偉達(NVIDIA)的Tesla系列GPU、賽靈思(Xilinx)的FPGA和Google的TPU。GPU 最先被引入深度學習,技術最為成熟;FPGA具有硬件可編程特點,性能出眾但壁壘高。ASCI 由于可定制、低成本是未來終端應用的趨勢。
數據顯示,教學軟件行業企業注冊量的爆發期,全年共注冊了17.2萬家企業,同比增長了292.8%。教學軟件行業市場規模為1720億元左右,預計到2023年教學軟件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以上。
教學軟件行業上下游分析
教學軟件行業與上下游的之間關聯性是較為緊密的,上游是下游的發展基礎,而下游的發展反作用于上游產業的不斷跟進。教學軟件行業報告指出,目前對人工智能的投資大多是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軟件行業對教師需求的探索不夠,未來要更多地以幫助和支持教師組織課堂體驗為中心,并為教師提供不斷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同時,需要對人工智能如何幫助教師學習和改進教學進行更多的研究。
在線教育產業帶動教學軟件行業發展
數據顯示,在網絡教育領域,2020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到了4858億元,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顯著增長,細分市場向非成人領域滲透率提升,資本市場保持理性熱情,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總體保持穩步增長態勢。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職業教育在網絡教育方面會有所增長。
我國教育培訓市場規模達25096億元,同比增長27.4%;據推測,2021年我國教育培訓市場規模將達22140億元,同比下降11.8%。2021年上半年當期外國對我國中小學及學前教育投資規模增速均為負增長。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外國對我國中小學及學前教育投資規模為32億美元,2021年上半年外國對我國中小學及學前教育投資規模為1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4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