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植物食物與營養政策團隊關于“我國居民對營養成分表強制披露營養素信息的支付意愿”研究成果在《營養素》雜志(Nutrients)(JCR一區,IF=5.9)在線發表。黃澤穎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黃家章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優化和完善食品營養標簽對引導居民合理膳食具有重要意義,向消費者展示食品的更多營養素信息是世界主流趨勢。美國與加拿大的營養成分表強制披露的營養素多達13種,我國營養成分表發展相對滯后,強制標示的營養素信息僅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鈉4種,已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營養健康需求。為衡量我國居民為增加食品營養素信息愿意承受的經濟成本,本研究采用選擇實驗法,獲取居民對營養成分表強制披露的營養素數量的支付意愿。發現當營養素信息達到8種時,受訪者對營養成分表表現出顯著偏好,并愿意支付食品單價8%的溢價;當營養素信息達到13種時,支付的溢價水平達到23%;當食品的計量單位用每份表示時,受訪者愿意為13種營養素信息支付32%的溢價。
本項研究表明,隨著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素養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食品營養標簽傳遞的營養素信息有了更高需求。本研究結論可為完善我國食品營養標簽標識相關標準提供科學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