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學名:BetavulgarisL.)是藜科,甜菜屬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至紡錘狀,多汁。莖直立,基生葉矩圓形,長葉柄,上面皺縮不平,下面有粗壯凸出的葉脈,全緣或略呈波狀,葉柄粗壯,莖生葉互生,較小,花團集,花被裂片條形或狹矩圓形,胞果上部稍肉質。種子雙凸鏡形,紅褐色,5-6月開花,7月結果。
甜菜最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地區,公元前1000年希臘、西西里、敘利亞和波斯等地葉、根食用甜菜就開始廣泛種植。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5年-385年)和歐里庇得斯(公元前480-406年)的文學作品中就有描述人們種植和食用甜菜的記錄。隨著甜菜種植在歐洲不斷傳播,甜菜拉丁名Beta被林奈命名為甜菜屬名。17世紀初,柏林科學院發現當地栽種甜菜中含有類似于甘蔗中的糖分結晶,糖用甜菜逐漸成為甜菜育種的主要方向。1801年,阿查德受到威廉三世的支持,在西里西亞的庫內恩建立第一座甜菜糖廠。19世紀,糖用甜菜品種不斷改良,含糖量從4%逐步提升至18%。法國、俄國、德國、美國等國開始建立甜菜糖廠,全球甜菜糖業開始蓬勃發展。
甜菜行業是市場分析2022
甜菜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近年來中國甜菜產量快速提升,2019年中國甜菜產量達1227.3萬噸,較2018年增加了99.60萬噸,同比增長8.83%,但自2020年開始中國甜菜產量開始下滑,尤其2021年下滑尤為明顯,且低于2016年水平,2021年中國甜菜產量為785.09萬噸,較2020年減少了413.31萬噸,同比減少34.49%,中國甜菜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河北、甘肅、黑龍江等地。
分省市來看,2021年黑龍江甜菜出口額完成107.01萬美元,占全國甜菜出口總額的54.7%,全國排名第一;內蒙古甜菜出口額完成74.46萬美元,占全國甜菜出口總額的38.1%,全國排名第二;山東甜菜出口額完成7.02萬美元,占全國甜菜出口總額的3.6%,全國排名第三;吉林甜菜出口額完成4.82萬美元,占全國甜菜出口總額的2.5%,全國排名第四;福建甜菜出口額完成2.19萬美元,占全國甜菜出口總額的1.1%,全國排名第五。2021年廣東甜菜進口額為0.59萬美元,占全國甜菜進口總額的100%。
隨著下游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近年來中國甜菜需求量穩步增長,2019年中國甜菜需求量達1227.1萬噸,較2019年增加了99.63萬噸,同比增長8.84%,但自2020年開始中國甜菜需求量開始下滑,尤其2021年下滑尤為明顯,且低于2016年水平,2021年中國甜菜需求量為784.81萬噸,較2020年減少了413.51萬噸,同比減少34.51%
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9-2025年中國甜菜顆粒粕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國外甜菜種業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國內種植業結構調整、國家政策的變化,甜菜種業和甜菜糖業發生較大變化。內蒙古甜菜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我國最大甜菜產區,最近幾年面積持續在200萬畝以上。其次為新疆,每年面積維持在100萬畝左右。黑龍江甜菜產區這幾年糖廠不斷整合,甜菜種植主要集中于齊齊哈爾的依安縣周邊,依安甜菜已成為黑龍江省農產品地理標志。
目前,我國甜菜種植面積每年基本保持在360萬畝左右,主要種植區域已由黑龍江省拓展至東北、華北、西北地區。
甜菜產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在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甜菜目前也是保障我國食糖安全不可或缺的作物。我國甜菜生產仍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東北地區土地肥沃,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甜菜生長和糖分積累;西北地區甜菜生產具有地緣優勢,甜菜單產始終處于我國領先地位,并且超過世界甜菜單產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