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園,一般是指集聚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園區。是以創新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型的綜合區,包括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高新科技企業,以及為之服務的商務、生活服務設施和市政、交通等基礎設施。其布局應體現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活居住的舒適性,信息交通的便捷性,以及低密度、園林化、網絡化的特點,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最有效的空間組織形式。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主要是在上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經過十多年時間,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園政策較為優厚,土地、物業等也較為便宜,一般而言以政府為投資主體人,建立和配套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研究所等,但政府基本上會抓大放小,對外資企業、世界五百強、納稅大戶、上市公司等較為看重。
“互聯網+”助推了科技園區市場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27.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有22.3萬家。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營業總收入51.3萬億元。科創板301家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的專利總申請量為 9.7萬件,有效專利量5.1萬件,在科技創新能力上,科技公司呈現二八開,頭部公司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
數據顯示,科技園市場規模達8000億元,保持穩中向好發展趨勢。高新技術產業大約占國民經濟比重達12%,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科技園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從13.3萬億元增長到22.9萬億元,年增長率在20%之間。
我國科技企業的數量在快速增加,科技園平均每年新增1.7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入園后會加大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政策、資金等扶持力度;政府主導的科技園以粗放為主,對大院、大公司、大企業、高稅公司、科技園核高基項目較為支持。
我國經濟發展很快,我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起了一定的輔佐作用。其中2021年中國國家高新區出口創匯約為6387.0億元,同比增長6.5%。利用高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和,可以迅速提升我國的產業的結構,推進經濟協調穩定發展。其中2021年中國國家高新區上繳稅額約為19895.9億元,同比增長7%。
科技地產作為科技園區開發的嶄新模式,已經成為順應時代潮流、打造市場主導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重要方式。科技園區開發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市場化運作”的開發模式,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將成為未來科技園區開發的趨勢和潮流。
從目前的地方經濟發展趨勢看,各種產業園區確實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帶動著區域整體實力提升。中國行業研究網科技地產產業園區投資規劃研究是落實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的內在要求,中國行業研究網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做好科技地產產業園區投資規劃研究分析,對充分發揮科技地產園區比較優勢、科學開展招商引資、切實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等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由此可見,我國園區建設和規劃正在向精細化、專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