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食品工廠(特別是罐頭食品工廠)的原料預處理,往往要經過酸、堿作用。例如:凡噴過農藥的果蔬,應先用稀鹽酸(0.5%~1%)浸泡后,再用清水洗凈;有些果蔬需用不同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去皮,去皮后的果蔬經流動水漂洗后,還要用0.1%~0.3%的稀鹽酸中和。這樣,罐頭食品廠由于原料的預處理就會使排放的污水呈酸性或堿性。在肉類加工廠或者肉制品車間,清洗容器或沖洗地坪亦需用堿液。
食品工業酸性廢水中可能含無機酸(如硫酸鹽酸、硝酸、磷酸等)或有機酸(如醋酸、草酸、檸檬酸等)。堿性廢水中有苛性鈉、碳酸鈉、硫化鈉和胺類等。根據我國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標準,排放廢水的pH應在6~9之間。凡是廢水含有酸、堿而使pH超出規定范圍的都應加以處理。通常將酸的含量大于3%~5%的含酸廢水稱為廢酸液,將堿的含量大于1%~3%的含堿廢水稱為廢堿液。廢酸液和廢堿液應盡量加以回收利用。低濃度的含酸廢水和含堿廢水回收的價值不大,可采用中和法處理。中和處理的方法很多,以下介紹4種。
①酸性廢水和堿性廢水混合:若有酸性與堿性兩種廢水同時均勻地排出,且兩者所含的酸、堿量又能夠互相平衡時,可以直接在管道內混合,不需設中和池。但是,如排合水情況經常波動變化,則必須設置中和池,在中和池內進行中和反應。
②投藥中和:投藥中和可處理任何性質、任何濃度的酸性廢水。由于氫氧化鈣對廢水雜質具有凝聚作用,通常采用石灰乳法,因此它也適用于含雜質多的酸性廢水。
石灰投加方法有干投和濕投兩種。干投法系將石灰直接投入廢水中,此法設備簡單但反應不徹底,投量為理論值的1.4~1.5倍,一般不采用,通常采用濕投法。
③過濾中和:一般適用于處理少量含酸濃度低(硫酸小于2g/L,鹽酸、硝酸小于20g/L)的酸性廢水。但對含有大量懸浮物、油、重金屬鹽類和其他有毒物質的酸性廢水不宜采用。濾料可用石灰石或白云石。石灰石濾料反應速度較白云石快,但進水中硫酸允許濃度較白云石濾料低。中和鹽酸、硝酸廢水,兩者均可采用。中和含硫酸廢水,采用白云石為宜。
④堿性廢水中和處理:對堿性廢水,可以向水中鼓入煙道氣、注入壓縮二氧化碳氣體、投入酸或酸性廢水等,進行中和反應,形成中性廢水。由于煙道氣來源方便,二氧化碳制取容易,所以,已被廣泛應用。同時,它又是一種既經濟又高效的辦法。